
厦门|端午节的真正来历 端午节的历史
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午中节、龙舟节、正阳节、天中节,起源于古代对天象的崇拜,由龙舟节演变而来。
端午节的历史起源。纪念屈原: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诗人、政治家。因为他主张变法,触犯了贵族大臣的利益,所以被排挤流放。比较后,楚国被秦国打败了。屈原愤而投汨罗江,为国捐躯。为了纪念屈原,老百姓把他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。
2.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:相传春秋时期,楚国人伍子胥率吴军进入楚国都城,鞭笞死去的楚平王尸体三百,为其父、兄报仇。之后带领吴军灭越国。越王勾践在吴国立誓为人。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杀了勾践,夫差不听。夫差听了太宰的谗言,送剑给伍子胥自杀。伍子胥临死前对邻居们说:“我死了以后,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,挂在吴京的东门上,看着越军进城灭吴。”武夫差听了之后大怒,导致伍子胥的尸体于10月五日沉入钱塘江。为了纪念他,当地人在这一天包粽子和赛龙舟。
3.纪念孝女曹娥:相传东汉上虞时,曹娥的父亲投河自尽。经过许多天的寻找,曹娥仍然没有找到他的父亲,所以在五月的一天,14岁的曹娥去河边寻找他的父亲。几天后,曹娥把他父亲的尸体从河里捞出来。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,后人会在每年的10月五日纪念曹娥。
端午节有哪些习俗?端午节习俗丰富多彩,赛龙舟、端午、采药、挂艾草、中午喝水、洗草药、祭神祭祖、泡龙舟水、吃粽子、放纸龙、放纸鸢、系五彩丝线、戴香包。
划龙舟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非常流行。在国外传播后,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,并形成了国际性的比赛。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流行于中国各地,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比较大、覆盖面比较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。
端午节,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是集祈福、抗灾、欢庆娱乐、饮食为一体的民间节日。这些节日和习俗围绕着端午节、祈福等形式,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祝愿。

- 2022-04-03 厦门读职校选择什么专业好?学什么比较好
- 2022-04-23 2024厦门中考总分是多少
- 2022-04-21 2024福建三明中考时间是几月几日
- 2022-04-03 厦门职校和技校哪个更好一些?
- 2022-04-23 2024年劳动节高速路是否免费